教学简笔画是教师在教学中利用黑板,以凝炼、概括的图示形式,把文章的重、难点,中心意义显示出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板书形式。教学简笔画技巧课程是通过介绍教学简笔画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法及各种教学简笔画的实例,并了解教学简笔画在各科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生活物品、文具、交通工具、动物、植物、人物、景物等的基本绘画方法的介绍和练习,让所学者能简单地把握生活中寻常的几种线条、几种图形去组合一切景物的形象,达到一学就会,一挥而就,都能信笔划来,栩栩如生。
简笔画的特点是:概括、形象、简练、实用、易学、好记。
简笔画简单易学,少则一二笔,多则五六笔就可以将物像生动活 泼地展现出来,是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的一种绘画技能。
简笔画通常用单线表现,不求细节,意在物像大的外形轮廓和主要特征,既形象又生动,一目了然。因此,要求每个学习绘画者必须懂得简笔画造型的特点好规律,熟练的掌握简笔画的绘画技能,达到笔笔画准,运笔自如,得心应手。
运笔时要大胆落笔,流畅自然,不重笔,不修改,画线要一笔画成,形象准确。在绘画过程中,要做到眼、脑、手协调一致,眼到手到,一气呵成。抓比例关系时要注意整体,养成整体观察,落笔准确的习惯,使画出的线条既准确又有力度。
乌辛斯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探求真理的欲望。”在简笔画教学中可以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创设情景,表演、故事等,迅速激发幼儿学习简笔画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到绘画活动中来。如在讲授生动的人物动态时,要使幼儿理解生动的人物动态就是要通过描绘人物的各种动作来反映人的喜、怒、哀、乐的情绪活动,它是简笔人物画的“语言”。
课堂教学的起点准确定位,能够保障不同层次的幼儿都得到应有的训练。面对学习起点落差较大的儿童,最积极的办法便是“面向全体、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面向全体”,首先要求老师对各个层次的幼儿进行详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要求老师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采用小步子、小分量、逐渐提高的教学方法对幼儿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最后根据幼儿能力真正有效的做到“因材施教”。
在强化握笔、坐姿的准确性同时更以连点为重心,将连点分解为:两点连线、三点连线、四点连线、十以内点的连线、二十以内点的连线。
注重概括的目的是要求老师在设计描画的图案时有意识用形状概括出图案的基本部位,为中、高段的归纳特征,组合图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描画为主的最终目标是“看点描画”,故在设计上从“线型”到“点”的逐渐过渡,图案的处理也由简单过渡到复杂。
经过连点、描画线段、描画图形几个循序渐进步骤的训练,儿童的基本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对图形的概括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绘画的技能也有所提高,而此时的观察临摹能让幼儿仔细的了解怎样概括归纳基础部分,老师对基础部分的清晰概括更能让幼儿了解概括事物的内涵,从而达到看到物体能清晰概括主要部分的能力。
对于儿童来说,想要达到简笔画的最高阶段,那么表现物体的综合特征最关键,归纳特征便是将所要表现的物体分段来归纳并逐步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的概括,即美术术语中常用的从局部到整体的归纳;组合图形便是将归纳出的部分综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个体或群体。在儿童简笔画的教授过程中,只要遵循图案从简单到复杂以及从点(连点)——线(描画线段)——面(描画、构成组合图形)小步子、小分量、循序渐进的原则,总之,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首先正确认识简笔画的特色,不可把它当成临摹范本。如果是不动脑子的照抄临摹,什么样的资料都无法发挥其效果。反而成为发展思维的障碍。
通过简笔画的线造型的特色,增强孩子们对线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深刻的体会线条的神奇魅力。让笔下的线条变得有感情,变得有生命。让线条在纸上跳舞,让线条在纸上变魔术。
(三)课程评价在儿童简笔画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或家长常说:“老师我不会画、怎么总是画不像啊?”“怎么我的孩子绘画水平提高这么慢啊!… …”这其实就是我们对于儿童简笔画的评鉴体系存在一定的误区。多数家长和儿童、甚至有些老师都是把“像不像”作为评价儿童绘画的标准。殊不知,当孩子们把所有的物象都画的符合我们成人的审美观点的时候,恰恰是把儿童最为宝贝的童真和特有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抹杀了。对于儿童简笔画的评价我们提倡以鼓励为主,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评价方式可以以优秀作品展示、小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