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电工基本知识的能力和直接从事电工工作的技能,熟练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技术规范,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1) 熟悉并能正确使用常用配电设备、电工仪表、电工工具。
(2) 熟悉并能正确进行导线的连接和恢复绝缘以及照明灯具、开关与插座的安装。
(3) 能初步识读一般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熟练掌握与内容有关的技术规范。
(1) 具有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
(2) 培养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
(3)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选修模块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60学时。
2. 选修模块是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不少于40学时。
3. 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100学时。
项目 |
任务 |
教学要求 |
教学课时 |
||
理论 |
实践 |
合计 |
|||
安全用电 |
任务1:安全用电 任务2:用电保护 任务3:触电急救 |
1. 掌握实训室操作规程及安全用电的规定。 2. 了解电气安全操作规程,了解电气火灾的防范及扑救常识,能正确选择处理方法。 3. 掌握相电压、线电压及安全电压的概念 4. 了解跨步电压和解碰壳故障的概念。 5. 了解人体触电的种类、方式;了解触电原因及预防措施;初步了解焊接的基本要求 6. 了解保护接地、保护接零的方法;会选用漏电保护器的型号及其应用。 7. 掌握触电急救知识及触电现场的紧急处理措施。 8. 遵守实验实习规章制度,规范操作。 |
4 |
2 |
6 |
项目二:电工基本操作 |
任务1:使用与维护常用电工工具 任务2:导线的连接 任务3:电工识图 任务4:拆装电烙铁与基本锡焊训练
|
1. 掌握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与维护保养方法。 2. 了解线路装修工具和设备装修工具的使用,能正确选择专用电工工具。 3. 了解常用导电材料、绝缘材料及其规格和用途。 4. 会使用合适的工具对导线进行剥线、连接以及绝缘恢复。 5. 能初步识读一般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6. 掌握外热(内热)式电烙铁的拆装,了解焊锡丝及助焊剂基本常识,进行基础焊接训练。 |
6 |
6 |
12 |
项目三: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 |
任务1:用万用表测量电气参数 任务2:用钳形电流表测量电动机电流 任务3:用兆欧表测绝缘电阻 任务4: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 >任务5:用单双臂电桥测电阻
|
1. 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方法,会用万用表判断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首、末端;学习检查电路故障的方法,能用万用表(电位法)检查电路故障。 2. 掌握钳形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会使用钳形交流电流表测试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空载、启动和工作电流。 3. 掌握兆欧表的使用方法,会使用兆欧表测试变压器和异步电动机绕组间及绕组对铁心的绝缘电阻。 4. 认识示波器面板旋钮的作用,练习使用示波器。学习,了解信号波形及电路现象的观察方法,如正弦波波形、正弦波相位差、电路谐振状态、瞬态过程,测量正弦电压的频率和峰值。练习使用信号发生器,熟悉信号发生器的作用。观察电阻、电感、电容电路中的电压与电流之间相位差。 5. 掌握单双臂电桥的使用方法及步骤、注意事项。
|
4 |
8 |
12 |
项目四:电气照明和内线工程的安装维修 |
任务1:安装常用灯具 任务2:安装配电板(箱) 任务3:室内配线
|
1. 了解常用电光源、新型电光源及其构造和应用场合。 2. 掌握白炽灯、日光灯和插座的安装与维修方法,能绘制荧光灯电路图,会按图纸要求安装荧光灯电路,能排除荧光灯电路简单故障。 3. 了解照明电路配电板(箱)的组成,了解电能表、开关、保护装置等器件的外部结构、性能和用途,会安装照明电路配电板(箱);会安装使用单相感应式电能表及照明配电装置,并进行电能的测量。 4. 了解室内低压配线的技术要求和配线工序;掌握照明器具的分类、选用及安装知识。 5. 了解接地与接零的工作原理及安装方法。能对新装线路进行质量检验和接电。 6. 掌握电气照明线路常见故障分析方法和技巧。用线管配线、槽板配线、塑料护套线三种配线方式设计、安装二室一厅电气系统,该系统包括电源及漏电保护、电功率的计量、照明支路等。
|
10 |
20 |
30 |
合计 |
24 |
36 |
60 |
项目 |
任务 |
教学要求 |
课时 |
||
理论 |
实践 |
合计 |
|||
*项目一:常用低压电器的拆装与维修 |
任务1:拆装常用开关类电器 任务2:拆装交流接触器 任务3:拆装常用继电器 任务4:常用起动器的结构观察及使用 |
1. 了解常用低压开关电器的分类、品种及用途。能正确选用、安装开关类电器。 2. 理解常用低压开关类电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用途、符号及质量检测方法,并能正确选用和安装。 3. 掌握低压开关类电器常见故障的检查与排除方法。 4. 了解交流接触器的分类、品种及用途,理解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用途、符号及质量检测方法,并能正确选用和安装。掌握交流接触器常见故障的检查与排除方法。 5. 了解常用继电器的分类、品种及用途。能正确选用、安装各种继电器。理解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用途、符号及质量检测方法,并能正确选用和安装。掌握继电器常见故障的检查与排除方法。 6. 了解凸轮控制器和电抗启动器的结构及用途,并能正确选用和安装。了解启动器常见故障的检查与排除方法。 |
6 |
4 |
10 |
*项目二:常用电力拖动的安装与检修 |
任务1:接触器控制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的安装 任务2: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连续运转控制线路的安装 任务3: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 任务4:电动机位置控制线路的安装 任务5:电动机顺序控制线路的安装 任务6:电动机降压起动(Y-△)控制线路的安装 任务7:电动机反接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 任务8:双速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 |
1.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及单向点动控制线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会点动运行控制线路配电板的配线及安装。 2.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及连续控制线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会连续运行控制线路配电板的配线及安装及故障检修。 3.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按钮互锁正反转控制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会接触器、按钮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配电板的配线及安装。 4. 掌握电动机位置控制线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会正确安装常见的位置控制线路。 5. 掌握电动机顺序控制方式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能正确安装常用顺序控制线路。 6.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Y—△降压起动控制线路的原理及配电板的配线、安装与维修。 7. 掌握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方法分类,掌握电气制动的种类,掌握电动机反接制动和能耗制动控制电路配电板的配线、安装与维修。 8. 掌握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调速方法及其控制原理。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YY联接双速电机控制线路配电板的配线、安装与维修。 |
12 |
24 |
36 |
*项目三: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及其维修 |
任务1:车床电路检修 任务2:平面磨床电路检修 任务3:卧式镗床电路检修 任务4:摇臂钻床电路检修 任务5:万能铣床电路检修 任务6:20/5 t桥式起重机电路检修
|
1. 掌握CA6140电气控制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并能分析其典型故障;掌握其控制电路的安装与维修。 2. 掌握M7120平面磨床的电气控制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并能分析其典型故障;掌握其控制电路的安装与维修。 3. 掌握T68电气控制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并能分析其典型故障;掌握其控制电路的安装与维修。 4. 掌握Z3050电气控制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并能分析其典型故障;掌握其控制电路的安装与维修。 5. 掌握X62W电气控制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并能分析其典型故障;掌握其控制电路的安装与维修。 6. 掌握20/5 t电气控制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并能分析其典型故障;掌握其控制电路的安装与维修。 |
24 |
42 |
66 |
*项目四: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安装与维修 |
任务1:单相电容式电动机绕组的拆换 任务2:单相电容式电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 任务3:三相异步电动机拆装与检测 |
1. 掌握单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应用范围,掌握其拆装方法。 2. 掌握单相电容式电动机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3. 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会正确使用工具拆卸和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会使用仪表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维修后和运行中的参数进行检测。 |
12 |
12 |
24 |
合计 |
54 |
82 |
136 |
(1) 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电子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职业岗位变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及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可通过对选学模块教学内容的灵活选择,体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教学全过程都应贯穿学生职业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养成教育。
(2)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满堂灌”“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组协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项目、任务等学习目标,避免学习目标过高过难或不切实际。
(3) 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电工技能训练的实训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实训项目、学习目标的实现等,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掌握电子电工类专业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教材编写应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
(1) 合理安排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内容,可根据本地区相关行业的实际专业需求、本校的具体教学情况,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教学模式编写相应教材。
(2) 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电工技能实训课题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注意反映近几年的工程开发和实习实训项目,同时可以参照近几年省部级、国家级相关专业技能大赛内容,及时将竞赛相关内容融入实训教学中,及时跟踪行业新知识新技能,教材中应体现专业的发展动向。
(3) 应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努力提供多介质、多媒体、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支持。
教师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应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多利用仿真实训和网络教学资源,创建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探索电工技能实训的远程网络培训的教学方法。
1. 考核与评价要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使考核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2. 考核与评价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改革单一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要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依据国家教育部2000年8月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电工技能训练教学大纲”要求,结合“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并考虑到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的需要进行编纂。